2024年12月12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建院30周年暨化学学科建立114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肖伦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名誉校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杰出校友白春礼院士,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党委常委、副校长张锦等校领导,北京大学原校长周其凤、林建华,党委原副书记、原副校长岳素兰等老领导,相关职能部门、直属附属单位和院系领导,来自国内外30余所兄弟高校、10余家科研院所和学术机构以及多家企事业单位的代表,关心支持学院发展的捐赠方代表、校友代表,曾为学院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老教师、老领导代表,以及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出席庆祝活动及学术研讨会的院士嘉宾有汪尔康、陈懿、何鸣元、白春礼、佟振合、宋礼成、周其凤、曹镛、林国强、李灿、冯守华、吴云东、高松、周其林、付贤智、江桂斌、包信和、严纯华、刘忠范、黄维、李亚栋、李永舫、张洪杰、张涛、杨秀荣、李玉良、丁奎岭、陈雪梅、刘云圻、孙世刚、席振峰、邵峰、杨万泰、谢晓亮、岳建民、赵宇亮、谢在库、马大为、徐春明、杨金龙、吴骊珠、李景虹、张锦、迟力峰、王梅祥、马於光、周翔、马光辉、俞飚、熊仁根、卿凤翎、叶国安、陈春英、唐智勇、游书力。庆祝大会由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裴坚教授主持。
大会合影
裴坚主持
张锦代表学校向莅临活动现场的嘉宾表示欢迎,向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全体师生和校友致以祝贺,向长期关心和支持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达感谢。他回顾了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成立30年来的辉煌历程,高度评价了学院在过去30年中为我国化学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作出的卓越贡献。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他代表学校对北大化学的发展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努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二是深刻把握化学发展的规律和动向,努力登顶科学最高峰;三是要不断强化文化建设,为每一位北大化学人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他强调,学院要深入贯彻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理念,当好化学与分子工程领域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的排头兵,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张锦致辞
白春礼在致辞中指出,北大化学始终站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前沿,为国民经济发展、人类生活改善以及国家战略需求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勉励广大化学工作者要用好化学这个影响和改变世界经济版图的关键变量,承担时代发展赋予的重要责任,不断推动科学技术取得新突破。白春礼谈到,在全体师生、校友的共同努力下,北大化学一定能继续走在化学科学研究的前沿,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为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作出贡献。
白春礼致辞
中国化学会党委书记、副理事长赵宇亮回顾了北大化学学科与中国化学会的历史渊源,肯定了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及其校友在中国化学会的发展历史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向化学领域的同仁们发出倡议:要矢志不渝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强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主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他表示,未来中国化学会将持续深化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联系,共同为提升学科水平和创造力而奋斗,并祝愿北大化学学科在新的起点上续写辉煌篇章。
赵宇亮致辞
美国化学会(ACS)出版部总裁 James Milne 介绍了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与美国化学会在学术出版、国际交流和人才培养等领域的深度合作,高度评价了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在化学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及其对国际化学界的重要贡献。James Milne希望双方在未来能够继续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化学事业的发展。
James Milne 致辞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王树研究员与清华大学化学系主任刘磊教授作为兄弟单位代表致辞。王树指出,中科院化学所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之间的合作源远流长,双方已建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合作体系,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各方面携手并进。未来两家单位将共同探索化学科学的新领域、新方向和新方法,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刘磊表示,清华化学与北大化学有着深厚的友谊和广泛的合作基础,双方共同承担多项国家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未来,清华大学化学系期待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继续携手,共同面对全球性的科学挑战,培养更多面向未来的优秀化学人才。
王树致辞
刘磊致辞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彭海琳教授作题为“培育国之栋梁、引领学科前沿、服务国家战略”的学院发展报告,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学院建院30年来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文化建设等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彭海琳指出,北大化学在一代代传承与创新中发展,形成了公平公正、风清气正、包容创新、追求真理的“公、正、容、真”的独特文化,未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将以建设国际顶尖化学教育与研究机构为目标,全力培养国际顶尖人才与学术大家,努力成为新科学思想的发源地,引领化学学科“开疆拓土”、再创佳绩。
彭海琳作报告
白春礼、郝平、周其凤、林建华、刘忠范、席振峰、张锦、厉伟共同为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史馆揭幕。院史馆铭刻着北大化学的百年风雨历程,记载着北大化学人代代相传的科学精神,将激励着每一位踏入这里的访客不断攀登科学高峰,为化学学科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院史馆揭幕
在职教师代表马玉国教授通过三个难忘时刻回顾了自己与北大化学的深厚渊源。他感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赋予了他厚重的人生底色以及充盈的奋斗底气,号召全体北大化学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科研和教学工作中,为实现北大化学传承百年的美好愿景努力奋斗,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力量。
马玉国发言
2022级本科生陈睿婷作为在校生代表发言,她深情地讲述了自己在化学学院的学习经历和生活点滴,由衷感谢学院提供了优质的学术资源和科研平台,并表示新时代青年学子将始终以北大化学为灯塔,追求卓越、砥砺前行,用实际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将青春挥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陈睿婷发言
为感谢各位校友及社会各界一直以来对学院发展建设给予的支持与帮助,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耿姝和彭海琳代表北京大学及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为慈晓红、厉伟、罗佳、王凡、吴细兵、杨旭清、张佳平、张宁等8位捐赠人代表颁发“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建院30周年发展贡献奖”。
彭海琳、耿姝为捐赠人代表颁发发展贡献奖
院士墙揭幕仪式在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C区一层大厅举行,与会嘉宾参观了院史馆。
在百余位嘉宾的共同见证下,白春礼、张洪杰、吴云东、席振峰、张锦、谢晓亮共同拉开院士墙幕布,一位位曾在化学学院学习、工作过的院士照片映入眼帘。院士墙的设立,将帮助后来者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前辈们的学术精神,时刻以他们为榜样,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周其凤、林建华、高松、刘忠范、严纯华共同开启院史馆大门。教师代表赵美萍教授为到场嘉宾进行院史馆讲解。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士墙与院史馆的设立,是对北大化学百年历史的深情回望,也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热切期盼。
院士墙揭幕仪式
与会嘉宾参观院史馆
12月12日下午,“化学学科发展与产业论坛”及“大学化学教育教学论坛”在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肖伦报告厅和百廿纪念报告厅分别举行。
“化学学科发展与产业论坛”聚焦人工智能驱动化学发展、临床化学生物学、合成化学、能源与催化、新材料产业化等学科热点问题,邀请了5位资深专家作报告,报告由刘忠范、席振峰共同主持。
化学学科发展与产业论坛
白春礼院士以“人工智能促进化学研究范式变革”为题作开场报告,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化学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和潜在的应用领域,提出未来人工智能与化学科学研究深度融合的具体路径;2024腾冲科学大奖得主、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昌平实验室主任谢晓亮院士作题为“单细胞基因组学:从技术革命到医学进展”的报告,全面介绍了其团队近年来在单细胞组学领域开展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重要成果;2024年未来科学大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涛院士作题为“单原子催化”的报告,就单原子催化技术研究进展及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总结和展望;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得主、南开大学周其林院士以“不对称催化合成”为题作报告,介绍了手性以及不对称催化合成手性分子的重要性,分享了研究团队在这一领域的创新性成果;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院士以“石墨烯新材料:从实验室样品到规模化产品和市场化商品”为题作报告,分享多年来从事石墨烯新材料研发的实践体会,并提出“做真正有用的科学研究”的研究理念。
白春礼、谢晓亮、张涛、周其林、刘忠范作报告
“大学化学教育教学论坛”由林建华主持,众多化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和教育专家汇聚一堂,探讨大学化学教育的传承与创新,展望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大学化学教育教学论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包信和院士以“科教融合,协同育人——中国科大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探索实践”为题,分三个阶段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发展历程;中山大学高松院士作题为“化学‘101计划’建设实践与进展”的报告,深入浅出地讲解了“101计划”在化学学科中的实践与成果;兰州大学严纯华院士作题为“浅谈大学化学教育的发展趋势”的报告,全面审视了化学教育的现状和未来,指出大学化学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圆桌论坛环节由裴坚主持,林建华、包信和、高松、严纯华、马玉国参与对话讨论,对话嘉宾从大学的哲学基础与精神出发,就探索学习的途径、教师动员的目的与方法以及大学与中学教育的衔接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回答现场听众提出的问题。
包信和、高松、严纯华作报告,
对话嘉宾参加圆桌论坛